Page 280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280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279
分布与有标记项存在不对称现象,无标记项在句法结构中更为
普遍,而有标记项则较为复杂和特定。这些发现表明,汉语使
用者在表达空间概念时,更倾向于选择无标记项,这不仅反映
了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也揭示了汉语在表达空间关系方面
的独特性。总体而言,通过标记性理论视角的研究,我们加深
了对汉语空间维度词的理解,并为进一步探索语言与认知、语
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
一步拓展至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语言和文
化背景下的空间维度词使用规律,从而深化我们对标记性理论
和空间认知的理解。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外国语,2002
(6)
[2] 寮非,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8 (2): 58-64.
[3] 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1-10.
[4] 唐承贤,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语言
与翻译,2005(2).
[5] 王立非,关于标记理论.外国语,1991b(4).
[6] 许菊,标记性与母语迁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2).
[7] 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
学,1995 (4).
[8] 张慧芬 ,徐雅琴,语言迁移和第二语言教学 .外国
语,1989(4).
[9] Chomsky, N. 1981. Markedness and core grammar. In:
A.Belleti, L.Brandi & L. Rizzi. (Eds.), Theory of markedness
in generic grammar. Pisa, Italy: Scuola Noimale Superiore,
12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