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8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278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277
上例当询问身高时,通常用“多高”,而不是“多低”。问“
有多高”时,问话人并没有先假定对象是高是低, “高”被认为
比“低”更积极的特质。问“多高”比“多低”感觉更友好,因为“
低”可能具有负面或不需要的含义。再看下面的例子:
(6) 他的水平有多低?
这里的“低”就只包括了一个较小的高度,最多为“高”的自
下向上的二分之一高度。问话人在问“有多低”时,已经事先假
定了“水平”是低的,如果实际是“高”,那么也应先否定预设“
不低”,然后再回答“很高”。
因而在“有多+A”格式中,“高”是无标记的,而“低”是有标
记的。
4.3.2 在比较句中
“深”、“浅”在比较句中也存在着不对称现象。
a. 在差比句“A比B……”中的不对称
(7) 这本书的内容比那本书要深得多,涉及了很多复杂的哲
学思想。
(8) 这幅画的颜色比那幅画要深一些,给人一种更强烈的视
觉冲击。
(9)那条河的水比你想象的要浅,所以过河时必须非常
小心。
在差比句“A比B……”中,“深”、“浅”只是比较两个物体或
者同一个物体的不同深度,后面常常带有数量短语或程度副
词“一些”、“一点儿”,补充说明程度的大小。根据我们对语料
的考察,此类比较句中“深”出现的频率要高。以老舍小说为
例,我们查阅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找到两例跟“深”有关的
差比句,而没有发现“浅”的。如:
(10) 大家看着他,都好象感到比刚才所说的更加深刻的一点
什么意思,谁也不想再开口。
(11) 精神了两三天,夏先生又不大出气了,而且腰弯得(比
以前)更深了些,很象由街上买来的活鱼,乍放在水中欢炽一会
儿,不久便又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