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50
PHẦN I: HỢP TÁC QUỐC TẾ TRONG ĐÀO TẠO TIẾNG TRUNG QUỐC 49
2.1.国际语言教育
2.1.国际语言教育
随着各国寻求促进更大范围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国际语
言教育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汉语的全球传播作为
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与文化外交的概念密切相关(Zhao,
2017)。这一战略推动了大量孔子学院的设立,以及旨在全球推
广汉语与文化的合作伙伴关系。根据Kramsch(2013年)的研究,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这使得语言教育
在国际环境中具有内在的复杂性。García和Wei(2014年)强调,
将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力和动机至关重
要,特别是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这一理解在中越教育合作的背
景下尤为重要,因为文化差异深刻影响了语言教学的效果。
此外,教育全球化进一步强调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培养文化能力的重要性。Zhao(2017年)指出,在汉语教育背
景下,仅仅拥有语言能力是不够的;教育者还必须培养文化能
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应对跨文化互动。这一点在中越教育
合作中尤其相关,语言教学项目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弥合文
化差距并促进相互理解。
2.2.跨文化教学法
2.2.跨文化教学法
跨文化教学法是成功的国际语言教育项目的核心。
参与跨文化教学的教育者不仅需要了解,而且还要善于管
理学生在课堂上带来的各种文化期望、学习风格和教育系
统。Hofstede(1986年)的文化维度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
我们理解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不确定性规避等
文化差异如何显著影响课堂动态。在中越背景下,这些文化维
度表现为对教师权威的不同态度、对学生参与的不同方法以及
教育目标的不同处理方式(Nguyen & Le, 2019)。
虽然越南和中国的教育体系都植根于儒家传统,但在教
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例如,越南学生可能更重视死记
硬背和记忆,这一做法在他们的教育文化中根深蒂固(Nguyen,
2018)。而中国的教学方法可能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知识的实
际应用。这些差异给教育者带来了挑战,他们必须在这些对比
鲜明的教育哲学之间进行调整,制定出既尊重又整合两种文化
的灵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