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8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318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317


            汉语教学界学者们日渐关注的问题。本文设计语用能力调查问
            卷,对越南河内开放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调
            查内容主要考察越南汉语学习者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河内开放大学中文系二
            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然而有34%的被试者未能达
            到及格的水平,多数学生的成绩主要分布在60-80这个分数段
            里,而高分段的频数仅为22%。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中低分段徘
            徊说明学习者整体的语用能力并不高。具体来看,在语用语言
            失误中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在重音、语调以及词汇的文化含义方
            面。在社交语用失误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未能准确把握语用
            原则以及未顾及实施言语行为合适性条件导致交际失败。


            II.理论依据
            II.理论依据
            2.1.关于语用能力的界定研究
            2.1.关于语用能力的界定研究
                 Chomsky(1980)认为语用能力是一种关于语言学习者“得
                                                               [1]
            体运用语言的各种条件和方式的知识”的能力 。美国语言学
            家Leech(1983)提出把语用学区分为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
            学,相应地,语用能力也应划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
                  [2]
            能力 。其中,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
            使用规则,包括遣词造句能力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
            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而社交语用能力则指能够
            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的交际,是语用能力的更高
            层次。在此基础上,Thomas(1983)指出语用能力是“有效地运
            用语言知识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理解特定场合中的话语的
            能力”,并将其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 。Thomas
                                                                    [3]
            对语用能力具体内容的分类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学者们广泛采纳
            和使用。

                 许多中国学者也针对“语用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不同的解
            读。何自然(1997)将其定义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4] ,强调了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刘绍忠(1997)则指出,语用
            能力涉及对语境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人意图并准确表达
            自己的意图,其核心在于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自我表
                       [5]
            达的能力 。陈新仁(200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语用能力界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