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96
PHẦN II: ỨNG DỤNG CÔNG NGHỆ TRONG GIẢNG DẠY TIẾNG TRUNG QUỐC 95
衡,前者表达短暂时间内的“不见”,后者表达漫长时间的“秋”。
“兮”是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增加了句子的韵律感和感叹情感。
这样简单的解析帮助我理解诗句的句法结构和情感表达,更好
地欣赏汉语古诗词的美。
古典诗歌的形式很丰富,同时形式本身也是“有意味”的,
学生认识到“形式”对诗歌句法结构、理解诗义的作用,也认识
到“形式”对诗歌诵读的作用,“形式”也是诗歌美的一部分,这
种理解本身表面学生跨越了诗歌语言的障碍,进入了深层赏析
阶段,所以更能体会到对诗歌“形式”知识获得的成就感。
4.2.能力的提升
4.2.能力的提升
学生能力提升既包括语言技能的提升,比如语音、阅读、
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也包括文学审美欣赏能力的提升。而
表现最突出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文学类作品阅读能力的
提升与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
阅读能力与词汇量密切相关,或者说词汇量是阅读的基
础。诗歌类文学作品对学生词汇量的增加不仅体现在生词的数
量上,还体现在他们曾经认识的词又具有了新的意思,而对这
些词的正确理解,反过来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LAM05:一开始本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要背诗歌之
类的。在印尼也有一些诗歌但是也没那么严重去要求学生背,
但在中国或者汉语补习班非要一直背诵。到了现在本人才知道
这些是必须要学的一个文学作品,因为一个字能表达很多的意
思如“乃”字可以是“是”、“才”、“就”等。
这个学生的意思是通过背诵诗歌,对诗歌中的词义有了更
深的理解,在文本中对词义有了准确领会。
LAF04:这节文学课不仅让我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更极
大地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量。我惊喜地发现,课堂上涌现出许
多我曾陌生的词汇,它们如同宝藏般等待着我去发掘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学到了不少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
如“闻”这个字。它不仅仅是用来描述嗅觉的动词,还可以用来
表示听觉上的感受,如“处处闻啼鸟”。这种微妙的语义变化让
我深刻体会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和表达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