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34

PHẦN I: HỢP TÁC QUỐC TẾ TRONG ĐÀO TẠO TIẾNG TRUNG QUỐC          33


                 除人文大学中国学专业外,其他院校基本上都要求汉语授

            课。我们所访谈的内容里提及两所大学的三门课,课程目标倾
            向于“以语言学知识”,就是要求学习者先具备比较好的汉语水
            平,授课内容也体现出了这一要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表4、5、6所显示,尽管课程设计要求汉语授课,但大

            学A的授课老师几乎直接用越南语讲课。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能
            力尚未达到汉语听课的水平。


            4.3.中国学类课程难度以及目标完成度问题
            4.3.中国学类课程难度以及目标完成度问题
                 尽管有的院校已经放弃汉语授课,学生依然认为课程难度
            比较高,课程目标无法达到。甚至该大学的中国文学这门课的
            授课内容明显往简单化方向改动(从中国文学史和经典作品选
            讲改成了中国文学知识阅读),这是授课老师自己改动,而不
            是培养计划被修改。中国概况这门课也有实际授课内容往简单
            化方向改动的现象(2024-2025学年已经调整回来)。其中一个
            原因是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不符,包括语言能力以及
            知识储备两方面的要求。

                 大学B没有放弃汉语授课的现象,课程难度适中,实际教
            学内容不脱离课程设计,学期结束后学生也部分完成了课程目

            标,但仍然出现知识量过大,目标不完成等问题。
                 两所大学的课程设计方向都是“以语言学知识”,注重知识
            量,默认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但是

            实际上大学A的学生在开始修中国学类课程之前语言能力和知
            识储备都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水准,因此授课语言被迫改成
            越南语(以完成“学知识”的目标),或者内容被简单化(直接转
            化为“学语言”)。大学B的情况相对比较好,问题主要出现在学
            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而不是语言能力。

                 大学C的课程设计则有一定的宽度,授课老师自己决定课
            堂语言(越南语授课则内容多一些,汉语授课则内容会减轻
            一些),但正因为如此,导致“学知识”和“学语言”之间的摇摆
            不定。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