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332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331
语言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语言规则,从而导致产出的语言与目
的语之间出现偏差、偏离,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差错是语言
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受记忆力影响等
因素引起的言语行为的失误,属于语言运用范畴。
Corder 的偏误和差错与 Chomsky 的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
概念相互吻合。差错是学习者言语行为失败的表现,而偏误是
学习者主体语言能力欠缺的表现。
2.2.2.偏误的种类
应用语言学家 Corder 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将偏误分成
三类:
前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学习
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极端,出现较
多的偏误;
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
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
出现规则性的偏误;
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学习者基本掌
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偏误。
2.2.3.偏误的来源
根据刘珣的观点,偏误的来源共有五个: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
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
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将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
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是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
现象上,造成偏误。
(3)文化因素负迁移。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
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
上的偏误。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
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同时造成偏误的学
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是
回避和语言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