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2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272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271


                   格林伯格  (Greenberg)标准:格林伯格  (Greenberg)  的专
            著包含语言学家发现的与音系学和形态句法中的标记性相关的
            语言特性的最详尽的总结和讨论。  Greenberg  列举了标记性的
            十三个标准:五个用于音系类别,八个用于形态句法类别。

                 克罗夫特 (Croft)的标准:Croft借鉴 Greenberg 的研究,提
            出了标记程度的四个大标准:结构、行为、频率和中性值。一
            般来说,无标记值用于表达价值的词素数量较少,而屈折范
            围、语法和跨语言分布以及文本和跨语言频率较大。

                 Givon  的标准:  Givon提出了以下三个标准来区分类别中
            的标记值和未标记值:结构复杂性、分布频率和认知复杂性。

            2.4.中文标记性的原则
            2.4.中文标记性的原则
            2.4.1.自然原则

                 自然主义原则表明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基本认知规律,
            又称“自我中心原则”。相关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中,人们认
            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尺度,因此在与周围的世界交
            往时,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莱柯夫和约翰
            逊  (Lakoff&Johnson)  从认知角度解释了这一点:人们直立行
            走,向前看,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状态,认为自己是好的,逐
            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当自然原则应用到词序上时,就会影响词的学习顺序,比
            如人类总是倾向于将美观、突出、数量众多、从前到上的概念
            放在前面,这与单词学习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自然语言学习
            序列。此外,如果将此原则应用到日常交流中,我们会发现,
            当人们询问物体的大小、高度、厚度、宽度时,他们经常使用
            大、高、厚、宽  的概念,而不是反义词小、低、薄,窄。其
            原因是由于说话者的地理位置和心理感受,近则大、高、厚、
            宽,容易被察觉、感觉到,具有较高的普遍意义,分布范围
            广,信息处理时间长,最终更容易被接受。学习。汉语的表达
            遵循“从大到小”的顺序。对于中国人来说,“大”这个概念是常
            见的、自然的、没有口音的;需要强调的概念,比“小”含义更
            丰富,传达的信息更多,有重音。
                 其次,如果将自然原理应用到语言认知过程中,它反映了
            一般的语言学习顺序:人类总是先学习非重音词,然后学习重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