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264

PHẦN III : NGHIÊN CỨU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263


            义。二、基式词的韵母模式与重叠词的韵母模式的结合。三、
            重叠词语音配合所带来的象征化意义的价值。

                 Hoang Van Hanh(1979/1985)的研究基本贯穿了整个越南语
            重叠词系统。至今,他对重叠词的研究结论在越南语学界还占
            主导地位。虽然他的研究还是将重叠词看成一个整体,并没有
            进行词性分类的细化研究,但他对重叠词的语义研究的结论对
            本文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

                 Ha  Quang  Nang(1998)与Diep  Quang  Ban(2005)认为决定
            重叠词的面貌是由于它特殊的语音构成,即各音节语音之间的
            配合。重叠词的语义是象征化语义而不是语素之间的叠加所构
            成,有基式的重叠词也是如此。
                 90年代至今,Phi              Tuyet     Hinh(1990)、Ha          Quang
            Nang(1998/2003)、Diep         Quang     Ban(2005)等学者对越南语
            重叠词研究又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特别要提的是Phi                                     Tuyet

            Hinh(1990)在自己的研究中,从重叠词韵母模式的角度去解释
            重叠词的语义,用语音特点来解释重叠词的意义特征,并证明
            了越南语重叠词的语音与语义有一定的关联性。他们为越南语
            重叠词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Vo Xuan Que(1998)在《Tìm hiểu thêm về một kiểu từ láy
            tư trong Tiếng Việt》(进一步了解越南语四音节重叠词其中的一
            种)专门对越南语四音节重叠AxAB式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越
            南语四音节重叠AxAB式多用于消极意义的语境,少用于积极
            意义的语境。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越南语学界对越南语重叠词
            的研究呈现出活跃态势,但近十年间相关研究逐渐减少。其
            中,Ngo Thi Hue吴氏惠有关重叠词尤其是有关形容词重叠研究
            对越语学界这一领域带来一定的贡献。吴氏惠(2014)探讨了重
            叠词的认知理据及其类型学特征,从新的视角分析了越南语重
            叠词的构造与语义特点。其后,她在2016年和2018年进一步研
            究了重叠的构词与构形问题,通过认知和类型学视角剖析了重
            叠词的形态和语义特征。在2017年,吴氏惠还探讨了儿童对拟
            声、拟态重叠词的习得特点。此外,吴氏惠(2016/2017)基于
            具体词类,深入研究了越南语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ABB式结构

            与语义特点;在2021年的研究中,她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以A为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