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Ky yeu hoi thao KHQT-12-11-2024-final.indd
P. 16

PHẦN I: HỢP TÁC QUỐC TẾ TRONG ĐÀO TẠO TIẾNG TRUNG QUỐC          15


            三是文化差异造成的管理障碍。文化差异、沟通方式的不同以
            及对当地法律的不熟悉,法规和文化习俗容易引起企业和员工
            矛盾甚至利益纠纷。四是缺乏“中文+职业技能”高素质、复合
            型人才。随着中资企业出海的广度、力度、深度以及竞争力的
            不断加强,海外人才需求升级,需要更多且更为精细化本土“
            中文+职业技能”专业人才。


            3.2.缺乏协同机制
            3.2.缺乏协同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已经打造出了一
            批“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品牌,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技能”培训
            项目、天津鲁班工坊、江苏“郑和学院”、浙江“丝路学院”、黑龙
            江“开物工坊”、山东“班·墨学院”以及其他中文工坊,还有很多
            高职院校的境外分校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都离不开政府、
            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的协调统筹。职业院校方面缺乏企业、
            行业的需求分析,企业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缺位,导
            致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离开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高职
            院校更缺少方向。目前还有很多高校还仍在单打独斗,收效甚
            微。此外,职业院校内部部门协同管理能力不够,没有能够发
            挥联动效应,导致很多管理行为滞后,影响了品牌效益。


            3.3.可持续发展支持不足
            3.3.可持续发展支持不足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对于深化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
            起着关键作用,在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的背景下,澜湄区域各行
            业建设需要挖掘和培养大量职业技术人才。“中文+职业技能”
                                                                    [1]
            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携手出海的新尝试 ,是解决
            人力资源紧缺的方案。要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主体不
            应也不能是独立,应该由政府、职业院校、孔子学院、中资企
            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同组成,虽然都在关注这一事业,但
            彼此的落脚点和视角不同,导致“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没有形

            成合力。企业参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动力不足,
            程度较低,职业标准制定鱼龙混杂,缺乏统一权威性的认证标
            准。目前大部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


            1   谢永华.“一带一路”视域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功能、困境与可持
               续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33(44):15~2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